第四章
洞察市场,差异化价值的前奏
06
“一班的同学”VS“六班的同学”(中)
选对调研的执行方法
陷阱二:“跑题”
第二个常见的陷阱,则是调研的设计与调研的范围、目的南辕北辙,指东打西。在挖掘消费者真实行为的过程中,“一班的同学”常常“跑题”:明明想得到的是A,所有的调研设计却冲着B去。为了避免落入这种陷阱,调研设计的方式、方法都必须时刻牢记“切题”,以挖掘到真正的想法和真正的行为为目的。
下面就让我们来介绍几种保证调研“切题”的具体方法:
行为还原法:顾名思义,就是还原消费者原始的行为,不让其做主观加工。先行最近服务了一家豆腐生产企业,要调研豆腐市场的消费者。“一班的同学”的人会问:“您经常去买豆腐吗?” “六班的同学”认为,“经常”这一词很难界定,有的人觉得一周一次是经常,有人觉得一月一次是经常。“六班的同学”认为问法应当是:“您这个星期买过几次豆腐吗?”这样消费者会回忆一下并且告知答案。
这时“一班的同学”向调研渠道又问:“您是怎么买豆腐的?”受访者又崩溃了!
“六班的同学”的问题是“您最近的一次买豆腐从哪里买的?”和“您最近的一次买豆腐是哪个时间段买的?”于是,我们就获得了消费时间、消费地点、消费频次、消费量等数据,且答案的真实度非常高。
调研问卷的设计就更是一门学问。设计的内容,一定要让受访者潜移默化、自然而然,主动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说出来。
成对比较法。假设我们要给某品牌的牙膏做市场调查,而市场上牙膏的品牌又非常多。
“一班的同学”用了这样的问卷:“请您给以下品牌的牙膏打分,五分是满分……”或者“请您给如下品牌排序……”,这些问题很多都是无效问题。因为,问完之后不一定可以获得最真实的答案,反而更可能产生误导效果。如果我们要让消费者给黑人、佳洁士、高露洁、云南白药、中华、冷酸灵五个品牌的牙膏进行打分排序,消费者很难有答案。
这个时候就轮到成对比较法来“显身手”了。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问题:高露洁、佳洁士,你觉得哪个好?当五个品牌摆在一起时,消费者难以给出答案或者随便给出答案应付,但如果只有两个品牌做比较,就很容易分出高低上下。
“六班的同学”每次只选两个品牌,让消费者作答,应该是这样:佳洁士PK黑人、佳洁士PK高露洁、佳洁士PK云南白药、佳洁士PK中华、佳洁士PK冷酸灵,然后用高露洁和其他的……
观察法:无论是调研香蕉、豆腐还是牙膏,我们通过问题还原消费者的行为时,都像是在消费者身边架设了一台摄像机,想看到消费者最真实的想法。消费者是怎么买豆腐的,爱买豆腐消费者的性别、年龄,以及购物时间等,观察法就是在消费者身边“长期架设”一台看不见的摄像机,记录其行为的真实面貌。
还是那个豆腐生产企业,有一个品质天花板级的豆腐品类“有机豆腐”,每块9.9元,比普通豆腐贵5倍左右。始终销售上没有突破。
“一班的同学”调研结果是,有机概念没有人认可;售价太高,市场不接受。
“六班的同学”开始在豆腐摊位和超市前蹲守,经过持续的观察发现:“高手在民间”。买豆腐的很多是爷爷奶奶,年轻人上班白天基本没时间。这时候有个摊位的老板,也就是“高手”出现了,他只要看到抱孩子的来买豆腐,都带一句,我们这有“有机豆腐”,是原生态的豆腐,给孩子买一块。利用家长的“宠娃心理”,他的摊位就卖得动。不是价格太高,不是有机不接受,而是没找到目标人群和方法!
其实在调研中,可以帮我们“切题”的方法也远不止上面几种,正确有效地使用合理的方法,我们就能有效避免调研结果与目的“南辕北辙”,让调研设计为获取真实的信息而服务。
值得注意的一点是,在调研设计的过程当中,确定被访者样本的轮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。
假设A是典型的目标群体,但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却找了B,即便挖掘出了B的真实想法与行为,目标错了,答案照样还是错了,B认可的A未必会认可。
一个好的调研设计应该这样产生,它会为接下来的工作开个好头,调研设计如果错了,后面的一切分析与结论都有可能走入误区。
(未完待续,持续连载......)
关注先行营销公众平台
呼和浩特公司
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
大学西街银都大厦B座 4F
北京公司
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光华
长安大厦1座201
杭州公司
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
万福中心A座15楼
香港公司
中環中心2208室
雅加达公司
La Riviera blokRLBA no38, Pik 2
温哥华公司
910-8400 West RdRichmond, BC
0471-6683731
400—0719996